2011年12月22日

來自財經記者的投資建議

2011年 12月 22日 華爾街日報

作為一個財經記者﹐當派對上有人過來問我“你做什麼工作”時﹐會有一種冰冷的恐懼感突然襲上心頭﹐當然﹐我知道銀行家們若碰上這個問題應該會更尷尬。信貸緊縮危機之前情況就已經夠糟糕的了﹐之後就更糟了。現在﹐多數人要麼告訴你他們怎麼看待歐元的前景﹐要麼問你銀行家獎金會怎麼調整。(如果被問的人恰好是銀行家﹐他們會巴不得立馬結束談話﹐然後整晚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。)

不過﹐這種談話讓我最頭疼的問題是﹐有時對方會讓我提一些投資建議。

我和我認識的許多財經記者一樣﹐都沒有任何金融實踐知識──我妻子常常為此感到遺憾。閱讀個人儲蓄賬戶(ISA)和自投資個人退休金(Sipp)賬戶信息讓我感到頭疼。我的退休金賬戶仍然是默認的“生活方式型”(lifestyle﹐即在賬戶建立初期投資風險較高的產品﹐以使收益最大化﹐在接近退休時逐漸轉向風險較低的穩健型產品──譯注)設置。至少我認為是這樣。

我個人對特定股票或散戶投資基金當然沒什麼看法。事實上﹐我所在公司的行為準則也禁止這樣做。不過這是我的借口。我可以談我對銀行股的看法﹐但誰想投資那些銀行股呢?

個人投資建議

上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後﹐我開始考慮可以把金融機構的哪些觀點轉換成泛泛的個人投資建議。如果有朋友(但願不要有)問我他們那點血汗錢該怎麼投資﹐我會提出以下建議:

不要投資積極管理型基金。有人曾問阿爾伯特•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他認為宇宙中最強的力是什麼。他回答道:複利。如果你付錢讓人積極地管理你的投資﹐那你就是在對抗這種力。

沒錯﹐一些基金經理是憑自己的能力賺取費用的。但平均而言他們不值這麼多錢。你必須能夠分辨出頂尖的投資經理。大型退休基金管理著數十億美元資產﹐內部有許多雇員專門從事投資﹐還能接觸到投資顧問公司最聰明的人﹐連他們都覺得難。你還有什麼機會呢?

如果基金經理的能力只是一般化﹐那麼只要他們能讓基金表現強於大盤﹐你的管理費就會被吞掉﹐年復一年﹐始終如此。投資管理費是不能討價還價的﹐也沒有什麼道理可講。基金經理不覺得遺憾、懊悔﹐也不會感到恐懼。他們根本不會停手。

要尋找派息高的股票。研究顯示﹐股東派息是股票長期收益好於其他資產品種的主要原因。

投資高收益股票﹐並用股息進行再投資──要馴服宇宙中最強的力﹐讓它為你所用﹐就得這樣做。時間和複利可以讓你的財富增值。

不要投資量化基金。統計模型只建立在歷史數據之上。假如世界總是和過去一樣運轉﹐那麼統計模型的確是無往不勝的。

但量化基金只要碰到新的東西﹐就會立馬碰壁﹐落荒而逃﹐你的錢也就被它們捲走了。

沒錯﹐量化基金日臻複雜。也許有一些量化基金聰明絕頂﹐能夠應對各種問題。但要識別這些基金你至少得拿三個博士學位。

要堅持幾項對你有根本意義的投資主題。你可能認為﹐同樣條件下小公司總體走勢強於大公司﹐或者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﹐或者飲用水可能會越來越稀少。

不論你的想法是什麼﹐只要它們符合你的世界觀﹐就有在長期內成為現實的可能性。然後去尋找與這些主題相關的被動型投資方式﹐著手投資﹐並定期查看投資收益﹐時間間隔不要少於三年。且定為五年吧。

不要指望靠你的房子養老。並沒有證據顯示房地產價格長期升幅高於經濟增速或通貨膨脹率。

近期的經驗讓許多人(尤其是英國人)以為自己的住房會像搖錢樹一樣不斷升值。但事實並非如此。看看數字吧。

要把投資槓桿想象成陽光。如果陽光不足﹐你的投資回報會增長乏力﹔如果陽光不多不少﹐你的投資回報會茁壯成長﹔如果陽光太多﹐則會讓你焦頭爛額。

不要投資黃金。我這麼說的原因與黃金的價格無關。可是﹐說實在的﹐你幹嘛要投資一堆沒用的金屬呢?人們把黃金從世界某個地方挖出來﹐為的是在另一個地方挖個洞再把它們埋藏起來﹐這有意義嗎?

黃金之所以貴重﹐主要是因為人們看到黃金時的本能反應是:“喔﹐好亮啊!”你真的想投資這種東西嗎?

要認識到﹐最危險的投資風險是不瞭解自己到底在做什麼。如果有人跟我說的不一樣﹐那他肯定是想向你推銷什麼。

BEN WRIGHT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